對著一組屏幕,您就可以學會吊運碼頭集裝箱,或者練習給病人動手術,甚至學開飛機。
當然,這些集裝箱、病人或者飛機,都是虛擬的,然而你操作時的感覺與玩《極品飛車》賽車游戲時的感覺一樣。而且,它可以實實在在作為碼頭、醫(yī)院或是航空公司的培訓老師,學成即可上崗。
在武漢東湖高新區(qū),武漢科碼軟件有限公司自主研發(fā)的我國首套港口起重機仿真操作系統(tǒng),打破國際壟斷,成功應用到國內多個港口。
坐在展廳“吊運”集裝箱
在科碼公司展示中心,記者見到這套起重機仿真操作系統(tǒng)。
不到兩平方米的起重機操作室內,擺放著操作臺。和港口真實吊運操作設備一樣,操作座椅的左右分別有一個操作桿和十多個按鈕,座椅的前、下、左、右有四個屏幕,拼合出港口吊運時的虛擬真實場景。
按下按鈕、啟動操作桿,開始抓取集裝箱。突然,集裝箱撞到了堆在右邊的集裝箱,“轟”的一聲,整個操作臺猛地向左晃了一下,體感明顯。
感受為何如此真實?原來,在操作臺下方,有6根類似于大型千斤頂的電動缸。科碼公司CEO周暉說,這些電動缸通過傳感器連接著控制系統(tǒng),達到模擬真實效果。
虛擬勝于現實
在集裝箱碼頭70米高的起重機上,要憑肉眼50秒內迅速完成抓、裝、卸動作,將集裝箱吊運上岸,稱得上是絕活。
以往,港口訓練吊裝能手只能師傅帶徒弟,一年才能“出師”。用漢產仿真系統(tǒng),3個月就能出師。
“更為重要的是,虛擬系統(tǒng)能模擬事故。”周暉表示,這是帶徒弟方式不能嘗試的。這種訓練更能增強操作者應對事故的能力。
同時,集裝箱碼頭現場訓練費用非常高,一小時僅油費就高達幾千元,而用仿真系統(tǒng)的訓練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
自主創(chuàng)新打破國際壟斷
周暉,2000年從武漢大學城市規(guī)劃專業(yè)畢業(yè)后,到上海從事3D圖像軟件開發(fā)。
偶然的一句話,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。
4年前,周暉到天津港談業(yè)務。“你們怎么不做集裝箱吊運仿真系統(tǒng)呢?”對方說,現在這個市場基本被國際壟斷了,價格特別高。
“如果你的工作填補了我們國家的空白,那價值就不一樣了。”客戶的這句話讓周暉久久不能平靜。
他回到家鄉(xiāng)武漢,創(chuàng)立科碼。3D圖像是他的強項,不熟悉力學、傳感控制?與武漢理工大學、中國電科院等合作!3年后,創(chuàng)意與高科技融合,誕生出我國首套港口起重機仿真操作系統(tǒng)。
全部國產化的該系統(tǒng)售價200多萬元,而進口同類系統(tǒng)超過500萬元??拼a系統(tǒng)迅速進入福州、日照、湛江等港口,打破了國際壟斷。
該公司營業(yè)收入也從2010年400萬元飛躍到去年的2000萬元,今年預計將達5000萬元,成為國內最大的虛擬仿真系統(tǒng)供應商。